千里人心共赏时
17日是农历八月十五
我们迎来传统佳节——中秋节
“中秋”一词约出现在西周时期
古人以农历七、八、九月为“三秋”
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中秋”
中秋,绵延着历史
中秋节又称月亮节、团圆节
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在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
四大传统节日中
中秋节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
延续至今
中秋,充满浪漫的色彩
丹桂飘香、银月光满、玉露初凉
秋日之美尽显诗情画意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瑰丽想象牵动绵绵情思
中秋,滋润着味蕾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圆圆的月饼寓意着团圆吉祥
各式的馅料丰富着味觉体验
再浅尝一口桂花蜜酒
唇齿舌尖尽是醉人的甜蜜
中秋,洋溢着节日的欢愉
登楼临轩,酌酒赏月
彩船泛舟,钱塘观潮
儿童把玩兔儿爷等玩偶
阖家欢聚一堂,皆是和和美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佳节
一轮圆月融进绵绵思念
茫茫夜空流淌几多牵挂
一块月饼凝结万千祝愿
那么
该如何健康食用月饼呢?
其实吃月饼也要讲究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吃月饼
望其色 仔细观察确认月饼包装完好,打开包装,观察色泽是否均匀,是否存在焦糊或霉变现象。
闻其味 闻一下味道,注意是否有异味,如果月饼有一股“哈喇”味或是腐败气味,就不能再吃了。
问其期 通俗地说就是查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另外,每一份食品包装都有食品成分表,我们应该依据食品成分表控制自己的食量,计算热量的摄入。
切其质 一般广式月饼是薄皮大馅、按上去比较绵软,如果变硬则表示可能风干变质。而酥皮月饼则酥软有层次感,如果按上去粘手或变砣则可能是受潮变质,质量低劣的月饼通常皮馅坚韧没有酥松感。
中秋节为何有吃月饼的习俗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特殊人群不宜多吃
月饼是中国传统节日不可多得的美食小吃,但无论何种口味的月饼,几乎都是高热量、高糖和高脂肪食品,吃多了不仅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和上火,而且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一般人每日月饼的摄入量不宜超过100克。
需要注意的是,肥胖或高血压、高血脂人群不宜食用,因为进食月饼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升高,血液会变得黏稠;有胃病或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食用,因为月饼里含有大量糖分、油脂,还有各种不易消化的馅料,这些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刺激肠胃;老人、小孩、消化功能弱的人也应少吃;有肝病、胆囊炎、胆结石的人不宜,肝病患者食道底部或者胃部的静脉发生曲张变形,吃干、粗的月饼时,肠胃负担过重,有血管破裂大出血的危险。有胆囊炎、胆结石的人吃月饼后也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有急性胰腺炎危险。
搭配“伴侣”有讲究
◎与饮料、粥同食易升血糖
有些人吃月饼怕太干,会搭配粥或饮料一起吃,月饼、粥、甜饮料含有大量糖分,会迅速升高血糖,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合,对普通人的身体也不利,容易发胖。
◎ 吃鲜不吃陈
月饼含脂肪较多,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新鲜月饼圆正饱满,感观好,鲜味浓,味美可口。陈月饼油脂已氧化酸败,失去原有风味,甚至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哈喇”味,更不利于健康,最好是现买现吃。
◎ 宜先咸后甜
如果要品尝的月饼比较多,应先吃咸的,后吃甜的,这样才能把两种月饼的味道品尝出来。如果备有甜、咸、海鲜味三种月饼,应先吃海鲜味,后吃咸味和甜味。如果备有甜、咸、海鲜、辣四种口味月饼,应先吃鲜味,后吃咸味,再吃甜味,最后吃辣味。
吃月饼时可以配合吃味酸、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有助于消除食积,促进消化。如吃月饼时配热茶或温开水,一则可以止渴,二则能去除异味、解油腻、促进消化。普洱茶、绿茶、茉莉花茶、菊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千万不要喝冷饮,避免导致消化不良或者腹泻。中秋节,阖家团圆,顿顿大餐加上月饼本身难以消化,配上以下几款中药代茶饮,可以起到消食导滞、行气除胀等功效。
甜月饼:薄荷茶、绿茶
油月饼: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
月光皎皎,情意绵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个中秋,都是中国人的团圆约定
愿您阖家幸福
中秋快乐!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