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什么是“艾梅乙”?一文读懂

2022-08-08 11:21:00 作者:宜州市中医院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你知道什么是“艾梅乙”吗?传播途径有哪些?感染了“艾梅乙”能够生出健康宝宝吗?快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艾梅乙”





01

艾滋病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免疫系统,破坏免疫功能,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02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若梅毒孕妇没有及时治疗,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03

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根据病情进展为急性、慢性肝炎,会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的慢性疾病,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这三种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们可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尽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疾病。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积极的行动,可阻断母婴传播,营造下一代健康的未来。


04

哪些行为可能感染“艾梅乙”?

 比如吸毒、无保护性行为、不安全的纹身、反复多次人工流产等,可能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05

什么是“窗口期”?

 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在血液中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或潜伏期。艾滋病窗口期3~6周,梅毒窗口期2~4周,乙肝窗口期2周~3月。因此在最后一次高危行为后超过窗口期或潜伏期检测为阴性才是安全的。



“艾梅乙”的传播途径




 “艾梅乙”的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传播是艾滋病、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在我国,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三者先天性感染均为母婴垂直传播。

      “艾梅乙”母婴传播阶段: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于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各个阶段;梅毒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阶段;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于分娩阶段。

01

什么是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胎儿在子宫内通过胎盘、分娩过程中或通过喂养途径感染上与母亲相同的疾病。

02

“艾梅乙”母婴传播途径有哪些?

宫内感染怀孕期间,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②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皮肤或黏膜接触母体带有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分泌物或血液可能被感染。

③产后感染:产后哺乳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乳汁感染婴儿。





如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



01

早期筛查

 夫妻双方婚检、备孕前进行“艾梅乙”检测,达到医疗感染低风险后进行备孕。孕妈妈孕13周前进行艾滋、梅毒、乙肝的检测。

02

孕期监测

 发现“艾梅乙”感染的孕妇无需紧张,第一时间就诊医院产科进行咨询、治疗。通过孕期规范的阻断治疗,儿童阻断率可达95%以上。

03

产后干预

 感染艾滋病的母亲:所生儿童出生后即刻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定期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乳汁中,同时母乳喂养过程中乳头皲裂、破损会增加宝宝感染的风险。感染的产妇在喂养新生儿时应选择婴儿配方奶粉等进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感染梅毒的母亲:孕期实行母婴阻断,婴儿除外先天梅毒且母亲给予正规的抗梅毒治疗,无乳头皲裂和乳腺炎时可以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没有梅毒,不会通过母乳传播。但如果乳房、乳晕上有梅毒疮或破损伤口,要暂停亲喂,可以改用手挤奶或吸奶器来排除乳汁,进行消毒,直到伤口愈合为止再恢复亲喂。


 感染乙肝的母亲:所生儿童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产后24h、1月、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建议完成接种后1月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评估是否先天性感染或疫苗是否接种成功产生抗体。母亲可进行母乳喂养。母亲乳头破裂、出血、伴有浆液性渗出或新生儿口腔有溃疡,可暂停母乳喂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